知青聚会纪念册前言范文
2011-09-15知青聚会,制作纪念册通讯录,自然少不了前言!看看如下的范文,对你是否有帮助吧!
制作知青聚会纪念册,请选用“金印客”印刷品制作软件,使用简单,完全免费!
知青聚会纪念册制作软件下载:http://www.kinker.cn
在知青聚会的大堂里,
我们象热带鱼一样,穿梭于十几桌圆台之间,
象久别重逢的亲人,象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老兵。
这不是余仲海吗?
我赶紧走上前去,
俩人重重握手,
久违了,兄弟,
你的博客好热闹哦!
怎么?你在关注我的博客,
我有点莫名的感动,也有点小小的得意。
知青开博,
说明知青不甘落后于时代,
知青一直想跻身于更多的领域。
历史断层中的知青,
不计历史的恩怨,
肩负着修复历史的重任。
在聚会上,
有一张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面孔,
他就是兄弟分场的朱卫国先生,
在网上得悉六分场知青聚会,
他特意驾车赶了过来,
自报家门:七分场的;
六分场博客群的忠实读者。
畅聊了一个多小时,
朱先生余兴未尽地走了,
我们留饭,他说不了,主要是来感受一下知青聚会的气氛。
如果今天单位邀他去听一个行业报告,
他未必会去,他宁愿冒雨来到知青中,
这就是根深蒂固的知青情结。
老一连三排女生的餐桌上还有不少空位,
不能冷落了三排女生,
已经在其他桌上落座的潘琪坐了过去,
杨明德也坐了过去,
曹伟伟和在下也补充进去。
但愿今天来的兄弟姐妹,
每一个人都感到温馨,都感到快活,都感到舒畅,
这里没有孤独!
今夜无眠才好,
只是岁数不饶人。
嗨!那一桌不全是我们老一连的兄弟吗?
我迎了上去,
一一报出了他们的姓名:
孙立山、王穗芳、陈卫国、汤华国、张卫东、朱建伟……
叮叮铛铛,一阵碰杯。
我那口子提醒我怎不坐到梅飞鸿、周银石那一桌去?
我说我们是老关系了,兄弟我怠慢了,
今天是小圈礼让大圈,
谁让我们都是兄弟姐妹,
我们愿与知青共命运,同荣辱。
嗨!崇惠财夫妇也来了,
照例是久久地握手,互道珍重。
不管人生路上有过多少曲折,
这里的冠词只有一个:知青,
今天的称呼只有一种:兄弟姐妹。
嗨!我看到了周永新、朱正荣、蒋新民、杨新全、庄惠康……
我们同时呼唤着对方的名字,
一句“你好吗?”足以表达一切。
嗨!看到了长宁区的张小龙、谢国灿、王根宝、王成豪……
使我想起了余家骐,
想起了长宁人的团队精神。
但愿大家日子好过。
诗人陈仲芳也来了,真是稀客,
虽说是AA制,
但诗人执意要拿出十倍的钱,
说是初来乍到,聊表心意。
没想到王理、姚福兴俩位哈尔滨知青也来了,
俩人的模样依稀还有早年的影子,
如今王理早已成了新上海人,
姚福兴定居广州。
男女同胞的握手是那么自然、亲热!
那眼神又是那么的诚恳和关心!
全然没有早年的严肃、当年的羞涩、那时的禁忌。
为什么我们热衷于知青聚会?
因为我们对知青有着深深的归属感,
我们怀念我们的青春,
我们共同把人生黄金的十年献给了北大荒。
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,
我们得到了很多很多。
知青之间,比同事更真诚,比朋友更厚重。
酒楼的服务生惊诧于我们的疯颠,
他们哪能体会不朽的知青情结。
知青的话题到死也唠不完!
恕我用了最朴素的文字,
因为知青的感情原本朴素。
知青让花里胡哨走开,
让虚情假意开路埋死。